【職場哲學】打工仔因工作傷身和傷心 利嘉敏:不是等價交換是日日蝕住做

兒童健康

發布時間: 2022/02/22 19:17

分享:

分享:

上班不用帶太多情緒。無論太投入、太在意、太緊張、太因工作之事而影響心情,都不是好員工。為何人家不接納你的意見,你就會嬲足幾日,甚至覺得周邊的人皆與自己過不去?為何因工作搞到自己茶飯不思?它又不是你的情人。上班所得的薪酬,應是等價交換,交換甚麼呢?交換我們在工作上專業的態度、判斷和服務,而非我們的健康、正常生活、精神和情緒。但有不少職場人,工作得很苦兼情緒起伏大,因工作而傷身和傷心,那就不是等價交換,而是日日蝕住做。

最新影片:

要懂得把「物理」和「心理」的距離拉開。在工作盡全力給予最專業的服務給機構就是物理,心理是一切無關、甚至妨礙你給予專業服務的情緒。在職場提供專業服務,根本毋須附帶太多內心糾結或情緒。例如:甲做了很多資料搜集和數據分析,得出了一個他認為是天衣無縫的舉世方案,但上司竟然不接納而另取方案,甲會為此而嬲爆或不悅嗎?

很多人會,但其實不需如此,是自己太多內心戲了,皆因甲的專業服務應體現於他提供的資料蒐集、數據分析和方案,那應是甲人工的等價交換,至於那個方案如何被上司消化和運用,則是上司的工作範疇和責任,無論上司決定採納與否,甲在此事上已完成責任,為何需要帶有情緒去期望上司非要聽自己不可?為何因沒被採納而生氣或沮喪?客觀來說,是甲把不必要的情緒依附帶去上班,這是不懂在拉開職場上「物理」和「心理」之距離的結果,不必要地苦了自己。

職場愈少情緒依附愈好,工作不是拍拖,亦並非尋找知己的地方,維持基本禮貌和氣氛融洽是專業,但若對事對人都有太多情緒依附,是自己的問題,那是不專業。我觀察到,在職場上懂得保持適當的物理和心理距離的人,反而能夠心態平衡、情緒穩定和頭腦冷靜,亦能贏到最後。

上班上到精神委靡或困擾的人,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情緒搞到太耗電。上班應只專注一件事:專注給上司或機構提供最專業的服務。帶太多情緒依附上班,到最後往往是最「茶煲」(troublesome)的員工。

文章刊登於《經濟日報》,原題是:「日日蝕住做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日早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︰bit.ly/35z6COD

撰文 : 利嘉敏